编者按
“今日桃李芬芳,明日国之栋梁”。中欧法学院推出“‘桃李’有言”毕业生专访特辑,与大家一同分享毕业生的成长故事和真挚声音。

刘千宁,北京市道可特(深圳)事务所合伙人,2017年获德国汉堡大学欧洲-国际法学硕士学位,2018年获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学硕士学位,持有律师执业证、会计资格证、注册税务师证、高级企业合规师证,为广东省涉外律师新锐人才、深圳市涉外律师新锐人才。
刘千宁律师自执业以来即专注民商事争议解决领域,积累了大量诉讼经验及典型代表案例,曾代理某新加坡企业在专利权权属纠纷中取得胜诉,为客户夺回已被原境内合作方注册的专利权,客户的相关被诉侵权案件同时取得,为客户避免了全面断货的风险,也避免了近亿元的亏损;曾代理某房产纠纷案,该案涉及安居房、拆迁房、涉外离婚纠纷等众多法律问题,历时五年,最终二审反败为胜。
刘千宁深耕财税领域,具备丰富的财税知识及企业合规服务经验,能将财税及法律结合,为境内外企业或个人提供财税及合规法律服务。在涉税行政及刑事案件,她能充分结合财、税、法专业,利用争议解决经验及专业技能,为客户解决纠纷。
刘千宁本科时取得英语专业八级证书,研究生时接受全英文法学教育与训练,能熟练运用中英文提供法律服务。她为2016-2017中欧法学院VIS MOOT国际模拟仲裁庭参赛队成员,与其队友共同代表学院赴首尔、上海、香港等地参加模拟仲裁比赛。现为WIA(国际女性仲裁俱乐部)成员,常年为VIS MOOT等国际模拟仲裁庭提供仲裁服务,为学院VIS MOOT师弟师妹提供指导与帮助,乐于为有关国际仲裁活动提供志愿服务。
一、中欧培养:奠定专业基础与国际视野
中欧法学院“中国法+欧盟法”双硕士项目的学习为刘千宁日后处理跨境法律业务奠定了坚实基础。她特别提到Susan Wintermuth教授的Legal Research and Writing(法律研究与写作)课程让其受益终身,是法律人不可或缺的基本功。王军老师的“公司法”课程以案例教学见长,时至今日,她仍会不时翻阅教材,反复研究、温故知新。此外,研二阶段的国际法、欧洲法等课程帮助她系统提升了法律英语能力,并建立起对国际法律体系的宏观理解。
从VIS MOOT参赛者到指导老师,刘千宁分享了一段难忘经历:在一次上海比赛中,仲裁员的一句鼓励——You are a good lawyer it’s very persuasive——成为她职业信心的重要来源。她认为,中国学生在国际仲裁中最需加强的是案例研读与法律思维训练。“通过深入研究和广泛阅读积累案例,从具体情境中理解法律问题,法律思维自然会提升”,甚至曾抄写、背诵CISG等国际条约条文,并结合书籍与案例进行学习,这种方法有效提升了她的法律英语水平和条文应用能力。


模拟法庭的经历也被她视作通往实务的重要桥梁。VIS MOOT不仅锻炼了她法律研究、写作和庭审表达的能力,更培养了她以客户为中心、以事实为基础的说服技巧。“对案件事实的全面掌握,并以自己的语言向裁判者讲述——这在实际执业中同样至关重要。”
二、职业选择:聚焦财税,以专业与热忱开拓职业方向
在职业方向选择上,刘千宁专注于民商事争议解决及财税合规领域。她表示,这一选择既源于个人兴趣,也基于对行业趋势的判断。“我认为国家的税务管理会越来越规范,法律与财税的结合将为客户提供更大价值。”尽管身为律师,她仍以系统学习的态度钻研财务知识,将跨界专业能力转化为执业优势。

回顾职业挑战,她表示“时间不够用”是律师的常态。但在中欧时期的高强度学习——应对全英文课程与模拟法庭备赛——早已让她习惯了繁忙的工作节奏。“提高效率、积累经验,是从容应对的关键。”
三、寄语后辈:珍惜学业时光,坚定专业信仰
对于有志于从事涉外法治工作的中欧学生,刘千宁建议在夯实语言与专业能力之余,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实习实践,拓宽视野、积累人脉。“很多机会一旦步入职场就很难再拥有,学生阶段应当勇敢尝试。”

而被问及最想分享的经验时,强调:“如果我们这辈子都要靠法律和专业吃饭,那就必须投入尽可能多的时间去学习。”她鼓励师弟师妹珍惜法学院提供的系统训练和师资资源,不要因短期实习或社会实践忽视学术深耕。“年轻意味着无限可能,越努力,就越有机会。”

刘千宁的故事,不仅是个体成长的缩影,也折射出中欧法学院在培养复合型、国际化法律人才方面的深厚底蕴。她的经历证明,真正的执业优势,来自于系统训练、持续学习,以及敢于跨界、热爱挑战的专业精神。
文字:贾梦欣 2024级双硕士
图片:刘千宁 2015级双硕士
封面:叶佳淼 2025级双硕士
助理编辑:陈嘉敏 2025级双硕士
责任编辑:马安娜
往期推荐:
“桃李”有言 ① | 李卓凡:为当下可为,展未来之望
“桃李”有言 ② | 丁厚淦:常怀感恩之心,力行所能之事
“桃李”有言 ③ | 李笑聪: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桃李”有言 ④ | 张淑媛:让兴趣成长,绽放为热爱之花
“桃李”有言 ⑤ | 王一伽: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桃李”有言 ⑥ | 王骄阳:过往不念,未来不惧
“桃李”有言 ⑦ | 米襄怡:初心如磬,执法持平
“桃李”有言 ⑧ | 李昀锴:我不是传授经验的人,我只是讲述故事的人
“桃李”有言 ⑨ | 郝晓林:勇敢追梦,恒守热爱,探索人生的更多可能
“桃李”有言 ⑩|马少杰: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桃李”有言 ⑪ | 李梦:中欧获历练,律界绽芳华
“桃李”有言 ⑫ | 李冬:十年涉外法务工作感言:路虽远行则将至
“桃李”有言 ⑬ | 孙荣北:勤勉为先,专业为本
“桃李”有言 ⑭ | 白洋铭:非研法律之术 乃求真理之心
“桃李”有言 ⑮ | 汪旗:从法律思维到职业深耕
“桃李”有言 ⑯ | 王亚群:在全科教育中寻找自己的答案
“桃李”有言 ⑰ | 陶媛园:在法律的海洋中,乘风破浪的“媛”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