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4日,中欧法学院2025级研究生开学典礼在明法楼305教室顺利举办。2025级全体硕士生新生、博士生新生、国际留学生新生参加。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涉外法治学院院长李居迁,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法务总监和首席合规官、法务与合规执行副总裁Michael MAZART,中欧法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刘飞,中欧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何欣,中欧法学院齐红博士,中欧法学院行政老师马安娜、陈颖芳、李晓露、李爽、魏一璇出席。开学典礼由曾彬彬主持。

2025级双硕士新生代表林陈阳分享了自己从大二初闻中欧法学院到历经推免终圆梦的追梦历程。面对即将展开的跨国双城求学之旅,他提出三点期待:保持好奇与求知,培养跨法律体系思维;团结互助,共同面对文化与学业挑战;探索职业志向,以法律专业服务社会、担当时代使命。最后,他呼吁大家以热忱与勇气共同书写精彩的中欧三年。

2025级博士新生代表李炫钰分享了她对博士阶段的感悟与期待。面对读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思路焦虑与缺乏正反馈等挑战,她强调自己并非孤身前行,始终有导师和亲友的支持。在应对困难方面,她提出应对学术压力进行“分割与重新界定”,例如以完成每日任务作为实现正反馈的方式。最后,她感谢学校与老师的培养,希望未来三年能保持快乐、努力探索,最终无愧于心。

2025级英文讲授中国法项目新生代表、来自匈牙利罗兰大学的Márton Oláh表示,选择来中国学习法律,是因为被中国充满活力的法律环境及文化所吸引。他指出,中国法律体系根植于悠久传统,并适应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需求。作为交换生,他希望获得超越国界的宝贵经验,观察在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法律是如何运作的;并通过多元交流拓展视野,深入中国的日常生活,与师生互动,去体验中国的法律与文化。Márton Oláh对未来的挑战与机遇充满期待,并相信这段经历将继续推动自我成长。

2023级双硕士学生代表陈悦敏回顾了自己两年来的成长历程,并代表全体师兄师姐向新生致以诚挚欢迎。她表示,虽辗转昌平、汉堡、海淀三地求学,但“中欧人”的身份让大家始终心手相牵。陈悦敏分享了学院多元国际化的课程体系、丰富的实践平台与温暖的师生情谊,并强调中欧法学院作为国家涉外法治人才培育基地,致力于培养兼具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的高层次法治人才。最后,她鼓励新生珍惜时光、勇于探索,在这片法学沃土上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李居迁代表中国法教师及导师,围绕“世界需要的法律人”展开分享。李居迁指出,当代社会需要的法律人应德法兼修、关注时代,追求真理并善于实践,立足家国也胸怀世界,同时具备文化包容与有效交流的能力。在成为这样的法律人的途径上,他鼓励学生“爱智慧”,将追求智慧作为大学阶段的首要任务;“行慈悲”,努力减轻他人与自身的痛苦,真正践行法律正义。

Michael MAZART作为实务专家代表,围绕律师职业发展与成功展开,提出成功取决于多重要素。他强调,成功并非依赖天赋,而关键在于挖掘自身潜力,并以成长型思维持续努力;在职业发展中,应主动把握转变机遇;要设立远大目标,寻找个人擅长、热爱且符合市场需求的领域;同时需提前规划、坚持实践、勇敢尝试并接纳不完美。

中欧法学院联合管理委员会欧方主席、德国汉堡大学尤翰林教授通过视频方式,对新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对双硕士项目进行了详细介绍。该项目学制三年,采取“国内-海外-国内”分段培养模式:第一年在北京夯实中国法律基础并强化法律英语能力;第二年前往欧洲合作院校,修习欧洲法与国际法,同时体验多元文化;第三年返回中国,为就业或深造做好准备。尤翰林希望大家珍惜机遇、学有所成。

中欧法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刘飞对2025级新生提出多项学习与成长方面的期待,并介绍了学院可提供的各类支持。他希望同学们树立成为高端涉外法治人才的宏大目标,努力提升专业知识和法律英语水平,增强文化包容理解能力。学院将全力为同学们提供教学服务,并在海外学习、竞赛和实习等方面创造机会。刘飞最后寄语大家成长为国之栋梁,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满意的就业岗位。

本次开学典礼在热烈而庄重的氛围中圆满落幕。相信新生们会很快融入学院生活,夯实专业基础,拓展国际视野,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文字:李陶然 2024级双硕士
图片:郭睿琦 2023级双硕士
江语涵 2025级双硕士
助理编辑:林陈阳 2025级双硕士
责任编辑:李爽
往期推荐:
以“心”迎“新”——中欧法学院迎来2025级新同学
中欧法学院举办2025级双硕士培养方案与选课解读会